梅列:挺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12日

  炎炎夏日,汗水与收获写在坚实的大地上。


  伴随着日渐升高的气温,梅列区项目建设速度也在节节攀升,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随处可见:塔吊高耸、长臂挥舞,一台台大型挖掘机正在忙碌,一辆辆工程运输车来回穿梭,一栋栋厂房拔地而起……


  上半年,梅列区3个2018-2020年三年行动计划重大投资项目完成投资7.81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91.13%;27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3.10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57.98%;新增五个一批项目83个,其中17个项目开工,22个项目已竣工投产,2个项目增资。


  项目建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关键一招。


  今年以来,梅列区以全民应对发展变局、全民推进项目攻坚、全民优化营商环境“三个全民”为抓手,紧紧扭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把重大项目作为全区发展的“头版头条”,击鼓奋进、主动攻坚,逐步挺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做强项目引擎蓄积赶超动能


  国投闽光(三明)城市资源有限公司位于梅列经济开发区,公司2017年开工建设,到现在试生产,处处透着一个“快”字:


  总公司内部立项、设立公司、通过投资方案……通常,完成这一系列流程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但国投闽光只用了10天;


  开户手续,需要近40人经手审批,繁杂费时,但从发起到结束,国投闽光只用了1天的时间……


  目前,国投闽光废旧钢铁加工厂房已修建完毕,机器设备全部就位,工人们开始调试设备,进行试生产。预计在今年9月,包括废旧钢铁加工厂房在内的一期项目可基本完成。


  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面,高大气派的厂房,码放整齐的管段……7月10日,记者走进位于开发区内的福建台明铸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2年,台商傅学仁瞄准大陆水利市场的商机和巨大潜力,带领团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调研寻找适合球墨铸铁管产品生产的“落脚点”。了解到三明梅列经济开发区具有小蕉轧钢厂的先天优势,能极大地减少企业生产的能源消耗成本后,2014年5月,福建台明铸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入驻开发区,总投资3.5亿元。


  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3年12月至2015年2月,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台明”快马加鞭,完成了签约、落地、厂房建设、球墨铸铁管项目试生产。目前,福建台明铸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东南四省是唯一的生产球墨铸铁管厂家,项目2018年实现营收5.4亿元,完全达产后,将实现年产球墨铸铁管系列产品20万吨,产值10亿元以上,利税1亿元以上。


  这几年,梅列区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同时,积极引进牵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大项目、好项目,重点发展精细化工、高技术产业。目前,已经吸引包括三洋造纸机械设备、普诺维机械、百特智能等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并与多家大型国企实现战略合作。同时,梅列区依托三钢集团的优势,做足“钢”的文章,机械铸造产业已经形成具有较大生产规模的企业集群,并初步具备平台、基础、通关、技术等四大产业优势。目前依托园区三钢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招商引资为动力、园区建设为载体,建设资源高效利用、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高端绿色铸造产业园区,布局三钢派生企业及引进更多高端铸锻产业落地,与三钢形成上下游产业延伸,促进产业集群、企业集聚发展。梅列正一步步蓄积起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强大动能。


  梅列除了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外,还通过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园“孵化”企业。小微企业创业园位于小蕉工业园区,是省重点建设项目及海西生态工贸区装备制造业重要研发、孵化平台。项目投资1.85亿元,占地115亩,主要建设框架结构办公楼2幢、框架结构多层厂房4幢,单层钢构厂房10幢,总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


  小微企业创业园通过解决小微企业创业用地难、厂房欠缺和资金欠缺等困难,降低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让小微园在装备制造、智能机械、新型材料和装配式住宅等领域,成为中小企业的孵化器。可入驻企业14家以上,新增产值10亿元,推动金属材料深加工产业向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发展。


  梅列,这一老工业基地,正日益显示出新的发展活力。


  加紧谋篇布局找准产业支点


  以项目为支撑,梅列区逐步夯实经济发展后劲,蓄积起了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强大动能。而一个个项目串点成线、聚合成面后,区里提前谋篇布局,发挥老工业基地优势,做强装备制造、城市矿产资源循环利用、文旅康养、现代服务业等四大主导产业,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4月底,自动化生产流水线投入使用仅一个月后,三明市建祥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的预制构件,已经在三元区御江首府安装使用。


  叠合楼板、楼梯……这些建筑工业化构件,神奇地组装出了御江首府3幢商品房。


  做装配式建筑,梅列区在全省也是有名气的。5年前,就在建祥公司隔壁的杭萧钢构成为全省首家钢构建筑装配式企业,梅列区也由此列入福建省首批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城市。


  龙头企业带动,装配式建筑产业风生水起。位于梅列区经济开发区的市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占地面积约170亩,具有年产13万立方米装配式建筑构件能力。


  “中老年农民工即将‘退役’,年轻一代‘搬砖’的寥寥无几,农民工断层,建筑业将面临无人可用的困境。”建祥公司负责人姚晓明认为,用工业化代替人工,装配式建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眼界决定高度。建祥公司一开始用的是固定模板生产线,各道工序全靠人工。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去年年底,它引入自动化生产PC构件流水线,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就拿振捣混凝土这个工序来说,机器全自动振捣一个构件只要10秒,而人工却要10分钟。”


  有眼光的不只有姚晓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林孟锦也是其中一个。


  上月底,泉州市装备制造业协会带领15家机械铸造企业前来开发区考察,双方就汽车零部件、紧固件等生产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加快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主动承接沿海装备制造产业转移,开发区一早就谋划了这篇“文章”。


  几年前,G205国道开工建设时,在区里和开发区的争取下,改线经过小蕉工业园,园区位于市郊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到市区行程缩短一半以上,有力提升了园区对重特大项目的承载能力,同时将园区与城区融为一体;管委会早早收储了5000多亩工业用地,并完善水、电、人才公寓等相关配套设施;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变电站、生活配套服务区、小微企业创业园、新城大道、园区路网……


  筑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如今,开发区内小蕉实业、台明铸管、天尊铸业和百特智能装备等企业形成龙头,以年产20万吨球墨铸铁管、短流程铸件和智能装备及自动化设备制造、数控机床生产等项目为支撑,正主动融入市政府打造三钢千亿产业集群目标。


  站在新的起点上,金属材料深加工产业正蓄势扬帆、破浪前行。


  产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梅列区提前谋划,找准产业支点,以此撬动全区经济社会根基,让改革发展更有活力、更有魄力。


  优化营商环境提振发展信心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


  今年,梅列区专门成立了招商服务中心,配备专门人员为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从项目选址到落地投产,我们全程为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人朱斌说。


  区里刚引进的冰铜生产项目所需环评要求较为严格,由于我市具备相关资质的机构少,中心在了解情况后,主动对接,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寻找,终于找到市区一家具备资质的中介公司。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公示阶段。


  从招商让商务、工信“两头挑”到成立统一的招商中心,梅列区对营商环境的重视可见一斑。“一根棒子指挥到底,部门不会相互推诿,办事效率也能大幅提升。”朱斌表示。


  项目快速落地,高效的审批机制是关键。梅列区大力推行“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审批事项改革,所有涉企行政审批部门入驻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窗办理、并联审批、统一收费、限时办结”,硬是把审批时限压缩到了法定时限的50%以内。


  园区是“企业之家”。作为省级开发区,梅列经济开发区除了注重自身建设,更是注重服务,努力为企业家提供投资创业的温馨热土。5D智造谷是今年区里刚开工的“五个一批”项目。7月1日,走进厂房,记者看到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机床调试。“开发区工程科的技术人员和我们配合非常好,随叫随到。”公司负责人朱景峰说,建设过程中碰到的诸多疑难问题,开发区工作人员总是第一时间“接手”,第一时间解决,这效率不得不让人为之点赞。


  “用工难”“招工难”是这几年企业面临的老问题。对此,梅列区深入对接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精准提供用工解决方案,让企业招得到人、用得好人、留得住人。


  “通过梅列区人社局的帮助,来报名的有400多人。”国投闽光综合部负责人陈惠妮说,前年项目刚落地,正是用工时,企业找到园区帮助,通过人社局的网站,最终解决了30多人的用工需求。


  据悉,梅列经济开发区目前共入驻企业67家,其中规模企业38家,企业用工3600人。去年,全区先进制造业持续壮大,冶金压延、机械装备等主导产业实现产值468.34亿元,增长16.07%,占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81.03%。